星空体育·(StarSky Sports)官方网站星空体育·(StarSky Sports)官方网站

新闻中心

星空体育平台欧阳日辉、龚强:中国数字金融的内在、特性及态势

2024-10-28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从互联网金融(ITFIN),到金融科技(FinTech),再到数字金融(Digital Finance),我们对数字技术与金融业务融合创新的过程不断加深认识。201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提出“互联网金融”。2015年7月星空体育平台,人民银行等十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界定,“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发展,2016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探索建立互联网金融监管长效机制。

  2020年之前,互联网金融、数字金融与金融科技概念基本上是混合使用,金融监管层在2017年之前使用“互联网金融”,此后更多使用“金融科技”概念。2016年11月18日,时任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表示,“中国央行正在评估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中国将建立数字金融的监管体系和市场准入体系”。此讲话中,监管层既用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也用了“数字金融”概念。2017年5月,为了加强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规划和统筹协调,中国人民银行成立金融科技(FinTech)委员会。在2019年9月央行颁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中,监管层采用了金融稳定理事会(FSB)2016年提出的定义,认为“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核心是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造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等,推动金融发展提质增效”。

  从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发展历程来看,金融业经历了金融业务电子化、金融渠道电子化和金融服务智能化三个阶段。实际上,互联网金融只是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诞生的一种全新的获取流量的手段而已,缺少了数据优化、重组、再生的互联网金融,并未给金融行业带来真正意义上的蜕变。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的逐步成熟,并在金融行业的产品、流程和运营中应用,金融领域开启了一个以数字技术为主要驱动力的金融科技新时代,传统金融行业的产品形式、业务流程、运行机理和组织架构都将被重塑。

  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在金融严监管和互联网平台去金融化的浪潮之下,数字技术与金融行业的融合加深,数据已经成为金融行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基于智能与生态的数字金融才是金融科技的未来,金融业态和产品创新步伐将显著加快。2019年以来,监管层逐步完成了对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治理整顿,金融创新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开启了数字金融的创新发展之路,运用数字技术和金融数据推动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党和政府对数字金融的认识不断加强。从提出“数字金融”概念以来,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提出“数字金融”概念,视同金融数字化。2019年10月24日,习总在中央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区块链技术应用已延伸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要求“推动区块链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银行风控难、部门监管难等问题”。这是中央高层第一次使用了“数字金融”概念。2021年7月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建设中国特色资本市场,促进金融、科技、产业良性循环等重大课题”。国家层面再次提及“数字金融”。这个阶段对“数字金融”的认识,是把其当做金融数字化,或者金融数字化转型看待,与金融科技是同义语。比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部署“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强化监管科技运用和金融创新风险评估,探索建立创新产品纠偏和暂停机制”。

  第二阶段,把数字金融纳入数字经济考虑,发展与数字经济相适应的金融服务能力。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将金融放在了“全面深化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部分,提出“全面加快商贸、物流、金融等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此外,在“着力强化数字经济安全体系”中要求“规范数字金融有序创新,严防衍生业务风险”的要求,明确使用了“数字金融”概念,把数字金融看作一种金融业务形态,并以加强监管为主导方向。2022年1月,原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数字金融”概念,提出“构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数字金融新格局”,“积极发展产业数字金融”。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要求将数字元素注入金融服务全流程,将数字思维贯穿业务运营全链条,注重金融创新的科技驱动和数据赋能,部署高质量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健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

  第三阶段,数字金融上升为国家战略星空体育综合,成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在产业数字金融兴起之前,数字金融主要面向消费端客户,提供线上化、场景化的移动支付、个人信贷、理财等。随着产业互联网发展,企业端数据被采集起来,从而将实体经济引入数字金融生态,产业数字金融应运而生,开辟了新的市场。近年来,金融机构积极发展产业数字金融,打造数字化金融服务平台,推进开放银行建设,加强场景聚合、生态对接。金融机构依据各地发展机遇与比较优势,探索打造绿色产业数字金融、跨境产业数字金融、科创产业数字金融、乡村产业数字金融等特色模式,实现了差异化市场竞争。2023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把数字金融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对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成为数字中国建设和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数字金融这篇大文章,需要在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推动数字金融与数字经济有机融合、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双轮驱动,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目前,数字金融尚没有统一的概念,国内大致认为数字金融是互联网金融之后的金融形态。2013年10月,西南财经大学等单位主办的“数字金融与网络安全研讨会”提出,数字金融是建立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一种新型金融业态,是现代信息企业向金融企业渗入过程中产生的新事物;要把数字金融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加以重视,高度关注由此产生的金融风险等安全问题。此后,学界开始重视和研究数字金融,但多数学者将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和数字金融混合使用,并未严格区分三者关系。

  就数字金融发展历程而言,Gomber等(2017)认为“互联网金融”一词用于公司最初在金融部门使用信息和通信技术的阶段,“金融科技”一词更注重科技创新和科技发展,而“数字金融”一词是指金融部门的广泛数字化。虽然数字金融目前并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但已有文献对数字金融概念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数字金融涵盖所有产品、服务、技术及基础设施,让个人及公司可通过数字技术获得支付、储蓄及信贷等服务。黄益平(2017)则认为,对于数字金融这一概念的参与者,既包括一些新兴的从事金融交易的互联网公司,同时也包括利用数字技术来支持金融交易的传统金融机构。综上所述,学者们认为,数字金融泛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公司利用数字技术实现融资、支付、投资及其他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与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定义相比,互联网金融侧重于互联网公司从事的金融业务,金融科技更强调技术特性,而数字金融的概念则更加中性、范围更加广泛,既包括互联网金融各业态,也涵盖了金融科技的内容。可以说,数字金融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金融形态。

  笔者认为,数字金融是金融与科技结合的高级发展阶段,是金融创新和金融科技的发展方向。数字金融在金融数据和数字技术双轮驱动下,金融业要素资源实现网络化共享、集约化整合、精准化匹配,进入英国演化经济学家卡萝塔·佩雷斯“技术—经济范式”的金融与经济协同发展阶段,实现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笔者将数字金融界定为,持牌金融机构运用数字技术,通过数据协作和融合打造智慧金融生态系统,精准地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和智能化的金融服务,是与数字经济相匹配的金融形态。数字金融业务模式和业态在不断进化之中,目前主要包括数字货币、数字支付、互联网、数字信贷、数字证券、数字保险、数字理财等金融业态。如图所示。

  从定位上看,互联网金融与金融科技都强调技术革新对金融的赋能作用,两个概念大致相同。数字金融泛指金融机构,或者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利用数字技术、深挖金融数据,创新金融产品和业务模式,完成支付、融资、投资、理财等金融业务新形态。这个概念与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定义的“互联网金融”以及金融稳定理事会定义的“金融科技”看似相似,但互联网金融更多地被看作互联网公司从事金融业务,而金融科技则更突出技术特性。相比较而言,数字金融这个概念更加中性,突出技术和数据应用,涵盖面更广。笔者认为,数字金融是与数字经济相匹配的金融形态。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更高级经济阶段,与之相关的各类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创新速度非常快,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强调的技术赋能金融其实只是开端,数字金融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和成本,是更高效支持实体经济、服务数字经济的金融形态。当前,数字金融已经渗透到生产和生活,数字银行、数字货币、数字支付、数字供应链金融、数字普惠金融、数字保险、数字证券发行等是我国金融机构实现数字金融创新的主要切入点。正如200多年之前,英国的金融不断为工业注入资本燃料和动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正在迎来一场数字金融。

  当前对数字金融及其监管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基础理论研究动态落后于实践的创新发展,行业发展动态亟需梳理和分析,对数字金融如何影响和服务实体经济缺乏深入研究,亟需深入探讨运用数字技术监管数字金融的措施和政策。

  数字金融能够在金融数据和数字技术的双轮驱动下,促进要素资源实现网络化共享、集约化整合和精准化匹配,推动实体经济融合。

  数字金融将打破企业内部不同环节、不同模块、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孤岛”,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企业融资约束。推动企业资源配置高效化,推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同时,数字金融的丰富融资工具将有助于企业选择更适合自身的技术创新最优路径,驱使企业生产管理智能化、企业营销管理精准化、企业资源管理高效化,从而带来企业管理范式乃至管理制度的创新,推动产业结构稳步升级,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1)数字金融推动数据互联互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通过与数字技术融合,数字金融将提供更为低价且高效的金融支持与配置,促进产业链发展。主要通过降低信息数据成本和降低融资约束水平两方面实现。

  数字金融推动信息“四流合一”,降低信息数据成本,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模式。相比于传统金融,数字金融能够利用数字技术推动企业数据透明化和信息化,实现企业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四流合一”,降低企业信息搜寻成本、交易成本和议价成本,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同时,拓宽金融机构信息获取渠道,扩大信息共享范围,促进要素实现网络化共享,提升资源要素配置效率。

  数字金融推动软信息“硬”化,降低融资约束水平,提升企业信贷资源配置效率。首先,数字金融将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有效处理实时、海量的企业交易行为数据,快速准确评估企业信用信息,推动各类软信息“硬”化,弥补传统金融结构中企业硬信息不足的劣势。其次,通过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原本受到金融排斥的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长尾客群跨越融资约束门槛,在数量上降低企业融资约束水平,在质量上提升信贷配置效率,纠正传统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定价偏差。最后,随着企业融资约束缓解,企业资金链流动能力提升,企业内部资源配置优化,为企业生产管理变革、商业模式创新、研发技术活动等提供资金保障。

  (2)数字金融拓展金融服务渠道,支撑产业结构升级发展。通过数字化变革,数字金融将提供更为简捷且匹配的金融模式与服务,支撑产业链发展。主要通过盘活金融资源和推动金融产品精准对口两方面实现。

  金融服务模式简化,金融资源高效盘活,服务企业效率提高。一方面,数字化金融服务模式不断涌现,极大简化了原有繁杂的手续办理模式,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另一方面,金融机构竞争环境的改变将释放低效金融机构手中的金融资本,盘活市场游离的金融资源,缓解传统金融机构的金融资源结构错配问题。此外,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也使得金融机构摆脱对实体网点的依赖,减少金融机构的地域限制,推动金融资源跨时空配置。金融资源被高效盘活,资源配置效率提升,进而推动产业链协同高效发展。

  金融服务模式拓宽,金融产品精准对口,助力企业发展优化。其一,随着数字金融提供更为丰富多样的金融产品和融资渠道,企业可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匹配更优、更适合的金融工具和融资模式,选择更高效的生产技术创新决策,实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高质量提升。其二,金融服务的精准化如专项、精准扶贫等,也将减少长尾群体融资排斥现象,提高金融机构服务触达能力。其三,传统金融机构金融评估模式单一,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风险甄别能力不足,难以精确评估企业金融风险,不利于产业可持续发展。数字金融可利用数字技术精算手段,有效识别企业金融风险,保障产业稳定、可持续发展。

  数字金融借助数字技术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促进制造业、农业、服务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1)制造业层面。数字金融推动信息“四流合一”,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业数字金融的发展推动了信息的互联互通,缓解了企业的融资约束,有效整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一方面形成了智能制造新生产模式,另一方面形成了数字供应链金融新融资模式。

  其一,智能制造从根本上变革了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和资源组织模式。智能制造生产模式包括智能场景、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智慧供应链等,连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打通生产各个阶段,精细化管理生产过程,辅助决策生产经营,打造产业生态体系平台,赋能全产业链企业,提升制造业生产效率,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根据智能制造评估评价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20000多家企业通过服务平台开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自诊断,发现2021年全国制造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较2020年有所提升,一级及以下的低成熟度企业占比减少6个百分点,以上的高成熟度企业数量增加了5个百分点。

  其二,数字供应链金融借助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供应链金融,精准服务制造业企业。数字供应链金融一方面利用数字技术形成金融服务新业态,例如大数据为融资客户建立精准画像,降低企业信贷风险;区块链技术保障交易数据的真实性,降低信用成本。另一方面数字供应链的发展推动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随着链上企业的增多,金融机构能够进行高质量信息甄别,精准匹配融资需求,实现实时投资,推动制造业分散式和扁平式发展,产生小单快反、柔性制造等新兴生产模式。

  其一,数字金融增加了农业金融的有效供给,缓解了农户以及农业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22年末本外币涉农余额49.25万亿元,同比增长14%;农村(县及县以下)余额41.02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农户余额14.98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农业部门获取更充足的资金后加大对农业生产技术研发的投入,促进农业技术创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2021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2.03%,较上年提高0.78个百分点。2020年我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总体水平达到37.9%,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达到22.5%,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9万家。

  其二,数字金融创新,变革生产方式、改善消费结构,形成农业新业态模式,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一方面,科技金融创新应用于农业生产,变革了传统生产模式,形成数字农业生产模式,通过数字技术、大规模智能设备和机械化的应用,实现农产品自动化生产和农作物云端全流程监测溯源,例如华为数字农业农村智能体、大疆智慧农业系统等。另一方面,数字金融从提高支付便利性以及增加农民收入两方面刺激改善消费结构,催生出新型农业商业模式,例如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2022年我国农村电商稳步增长,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17万亿元。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农林牧渔业休闲观光与农业农村管理服务实现增加值7239亿元。

  (3)服务业层面。数字金融缓解信息不对称,优化传统金融服务能力,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数字金融利用数字技术挖掘数据要素生产价值,缓解信息不对称,实现资金供需的精准匹配。

  其一,产业数字金融为服务提供更加丰富的资金来源,激发创新、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提升服务业生产效率。以新一代综合信息、运输、仓储、库存等物流活动集成管理式的现代物流为例,利用数字孪生、大数据等数字技术,高度集成融合发展物流服务,形成自动分拨、无人配送等新型物流模式,连接消费、生产两端,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实现物流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

  其二,产业数字金融打破传统服务业生产消费同时同地的限制,颠覆了服务业的传统发展模式。随着产业数字金融的发展,服务业产品的生产和消费逐渐具备可储存的特点,可以实现生产消费的不同步。例如线上教育、线上办公、互联网医院等新型服务模式,突破了时空限制,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提升了服务业效率,重塑了服务业发展模式。2022年我国线亿人,形成了以出版传媒公司、大型互联网企业、教育硬件公司以及政府机关单位为主导的主要发展模式。2022年3月,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整合多家在线教育平台资源,填补了在线教育市场的空白。

  未来,应从引导金融机构转型升级、为实体经济降本增效和数字金融监管与治理三个方面,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1.强调数字信用的关键作用,推进建设数字金融市场数字信用是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方法识别经济主体的信用。传统金融机构更为看重供应链上企业的主体信用,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金融机构逐步以数字化的交易信用作为提供金融服务的依据。这一转变将有效缓解产业链金融服务区位错配,金融服务不均衡、不充分的痛点,有利于拓宽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长尾客户群体。对金融机构自身经营来说,数字技术赋能可以降低其资金成本、风险成本和运营成本,提升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此外,产业数字金融通过透明化企业的交易信息,进一步推进建立全透明数字金融市场,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

  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中,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获取融资承担着较高的信息披露成本。数字技术的赋能,使得产业链各主体企业的经营状况数字化、透明化,真实交易信息在产业链上流通,畅通的信息传导通道将振兴民营中小企业的经营活力。同时,产业数字金融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速,不仅带来业务升级,也提升了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交易信息数字化有效降低了金融机构和民营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实现企业降本增效。

  监管机构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对金融市场进行数字监管、科技监管。对数字金融服务展开实时监控的过程中,监管机构可以基于实时数据建立风险控制模型,提前预警潜在风险。此外,要吸取消费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加强监管,开展产业数字金融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在数字时代,推动构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三方融合共同发力将是新的发展重点。在此过程中,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产业从价值链的中低端向中高端上升,金融对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发挥着黏合剂的作用。数字技术已成为放大生产力的乘数因子,将持续赋能我国产业数字化发展。应通过数字技术的贯通应用,把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和金融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从创新端到产业端的打通。

  [1] 张坤.《聚焦数字金融安全与监管——数字金融与网络安全研讨会综述》,载《银行家》2013年第11期.

搜索

HTML地图 XML地图 txt地图